close

哈七  首映  羅赫16.jpg  

 

七月初,《哈利波特》電影最後一部在英國舉行盛大首映。主演和配角們個個卸下巫師長袍,換上麻瓜西裝和禮服,從魔法國度出來,踏過紅毯來到麻瓜面前。這樣的儀式進行了無數次,此次卻是最感傷的一次,因為巫師們自此將收起魔仗,隱入麻瓜世界。作者羅琳淚眼在臺上致詞,後頭亭亭玉立的艾瑪淚水盈睫,順勢挽著西裝革履的魯伯特(幸好丹尼爾站比較遠XD),把頭靠上他的肩膀,也許是意識到舉動太親暱,僅僅一瞬間又抬起頭(手還挽著),但這魔法的一瞬間沒逃過攝影機,真實上演的Ronmione鏡頭讓人驚呼連連。那一瞬間突然感受到時光的重量,從2001年到2011,當年主演們還是孩子,如今步入青年。十年光陰,八部電影,封藏一個魔法傳奇,也封藏了無數孩子的童年,而今真的要畫上句點了。

 

忘記什麼原因而走進《哈利波特》波瀾壯闊的魔法世界,從拿起第一集小說開始,腦海裡已經自動展開一幅巫師繪卷。沒多久就聽說電影要拍了,雖然影像永遠無法讓所有人滿意,但是魔法世界具象化還是值得興奮的事情。還小的時候滿足於DVD,沒什麼熱情硬要擠進電影院,一直到電影「連載」後期,場面一集比一集浩大,情節一集比一集黑暗糾結,對比首部曲的童話夢幻,後期電影立志成為史詩。忍不住開始唾棄小螢幕侷限了大場面,昏昏暗暗,音效奇差,這才追逐起電影首映,也許是第五集的鳳凰會,也許是第六集的混血王子,總之間隔一年或是兩年,便為了看《哈利波特》走入電影院。

 

電影上映的間隔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恰恰足以讓原著控的我「忘記」短短的電影篇幅並不可能盛載全部原著劇情。好比一場小型輪迴,每回開演前期待再期待,自己腦海先搬演一回,進電影院後再出來,赫然發現自己想太多,夢想破滅,成日哀嘆導演和編劇的腦袋裡不知裝什麼,直到下一部電影上映日期敲定,整個人又開始加滿油,每天算日子。「死神的聖物」完結之後,這樣的輪迴也將煙消雲散,不會再有懊惱,卻有滿滿失落。

 

《哈利波特》裡,Harry是男主角,故事以他命名,情節環繞他展開,作者意圖呈現的是這個男孩成長的軌跡。也許是頻率不對吧,本人關注焦點卻自動轉向。看《哈利波特》,卻不是在看哈利波特,巴不得電影定格讓我欣賞場景,巴不得配角「喧賓奪主」,來演個XX外傳。十年來總是惋惜,電影裡太多小細節受限長度而壯烈犧牲,無數壯美宏大的景色只能一閃而逝,為了突出(或說保留)主角戲份,配角們也常華麗麗當了佈景,第七部下集尤甚,霍格華茲大戰那場的人肉佈景還真是多到讓人嘴角抽搐,偏偏Harry和死對頭決戰的時候卻一個都沒來圍觀,搞得老佛的死很不值得似的,轟動魔法界的「那個人」要死掉的時候總要有幾個人來送送吧!從來就覺得改編自書的影片有個麻煩,編導總是意欲取得比原作者更多主導權,老老實實拍出來總覺得不甘心,硬是要下功夫變點新花樣,或是在原作著墨少的地方大肆發揮,或是任意添上自己的改動,於是本來要圓讀者的夢,卻變成又一種讀者的遺憾,《射鵰英雄傳》如是,《哈利波特》亦如是。

 

魔法咒語、霍格華茲、斜角巷、衛氏兄弟魔法道具商店、洞穴屋、古靈閣、魔法植物、古里某街12號、神秘藥劑和糖果。《哈利波特》的世界架構比它的主人翁還吸引我注意。當然,還有人肉佈景,也就是主人翁以外的配角們,小說裡每人都有出彩的表現,電影裡無可避免地限縮他們的發展。他們原來是襯著紅花的綠葉,到最後卻化為我凝眸中的一方翡翠。因此開始死人之後,悲傷揮之不去。天狼星、鄧不利多、石內卜,牽動情節的大人物們,可算得上死之有理。可是有些人,有些人我並不希望他們的腳步走遠,他們像是和我一起呼吸的人,我怎麼忍心看他們的胸膛不再起伏?總想著如果作者心腸軟一些,也許可以留他們一命。好比弗雷的死、路平夫婦的隕落,總讓人想問為什麼會這樣,連曾助紂為虐的馬份一家三口都活下來了,不是嗎?(難道作者是想說英雄的死比窩囊的活好?老佛失勢,身為前食死人的小龍同學一家子十九年來恐怕不好過!)

 

第七部下集電影把最後的時間都送給佛地魔和哈利決鬥,來不及讓眾人目睹那些無名英雄犧牲的過程,他們便蒼白地躺在了戰後的廢墟裡。(甚至聽到電影院有人小小聲的問:死的是誰?) 如果沒看過小說,根本無從體會劇中人那種至慟,讓一群英雄面目模糊的死,真是最糟的安排。戰後的衛氏魔法道具商店一樣繽紛多采,可是從此只剩下一位衛斯理先生,當喬治回眸的時候不會再看到那個宛若鏡像的雙胞胎兄弟,沒有人會和他一同研發新產品,一搭一唱地取笑Ron的新髮型,同時現影在母親身後嚇她一跳。聽說後來他娶了弗雷的女友莉娜,長子以其叔之名成長,他想把弗雷召喚回來的想法很明顯,也很讓人鼻酸。還有,還有那個一出生頭髮就不停變色的小泰迪,還不懂人事的時候就失去雙親,此後對教父Harry的印象還比對親生父母深。路平不知道會不會因此責怪東施?他為後代的安寧成長而戰,他的妻子卻有很大的可能是為他而戰。我從來沒有在電影裡好好看清那個天真迷糊的正氣師,但是莫名地很有好感,她滿腔熱血的追著足以當他父輩的路平,一路追到成家生子,甚至追到另一個世界,希望在那個世界不用再追了,好好廝守在一塊兒才對得起被拋下的獨子。

 

霍格華茲三人組除掉Harry,剩下的是走著走著走進結婚禮堂的Ron Hermione。看書時,這兩人的魅力對我而言,比主人翁來得大。Ron以及他的紅髮家族是Harry堅實溫暖的後援,HermioneHarry的軍師和指南針,甚至頭腦冷卻劑。這兩人除了跟在主角身旁協助他,很大時間花在對掐,連一貓一鼠兩隻寵物都搞對立,讓很多人不明白這對歡喜冤家吵了大半時光,怎麼第六集開始演八點檔,第七集宣佈心心相印,連孩子都生了。對於HarryHermione湊不成雙,痛心疾首的不在少數,電影更是此論點的幫兇。若是只看電影,十九年後的夫妻組合恐怕讓人崩潰。

 

鑒於Harry是男主角,Hermione是「女主角」,編導有意無意地,略過真命天子Ron八部電影下來,Ron常常被鏡頭卡掉,台詞也被移花接木,搞得他像是個愛亂發脾氣的小跟班。H/Hr倒是不少原著沒有的親近鏡頭,熱愛男一號和女一號成對的影迷(書迷)開心了,這下同人有素材,順便還可以撻伐一下作者「不明智」的配對選擇。可憐的Ron明明是官配,羅琳大神親手敲定的,獲得的關注和鋪墊卻遠遠不足,僅有的片段一剪再剪,進不去大螢幕,只能在網路流傳,連帶兩人的忠貞支持者不是抱憾,就是面對H/Hr親熱鏡頭時,只能咬手帕。拿吻戲來說,原著可是因為Ron關心家庭小精靈,一直在這問題上有分歧的兩人得到契合,Hermione感動獻吻,旁邊還有個困窘的大電燈泡,電影卻捨不得Harry如此「委屈」,改成R/Hr在密室裡逃過分靈體製造的大水,連鋪陳都沒有,忽然熱吻數十秒,把全場都嚇一跳,還以為兩人中了愛情魔藥,密室烏漆媽黑一片,鏡頭忽然拉遠,還有Ron的大頭擋著。相較之下,分靈體假造的那場H/Hr親熱似乎比較有誠意。

 

然而,電影裡並非沒有讓人眼睛一亮的片段。還記得密室危機解決時,要抱不抱,只禮貌握手的兩人;還記得Hermione面對鷹馬時,緊張誤觸Ron的手;還記得巴嘴被處決時,Hermione哀傷地擁住Ron(可惜Harry這小子不知趣,隨後就抱上來= =|||);還記得Hermione冷靜客觀地分析Harry的感情迷惑,卻對Ron只有一茶勺感情感到無奈;《混血王子的背叛》,中毒住院的Ron夢囈不忘Hermione的名字,氣走了自己的正牌女友。終於來到第七部,這兩人顯然在這之前,也許是Harry回姨丈家的那段期間,就確立好情侶關係,隨處可見RonHermione的關懷,遇到危險,永遠他都是第一個接住她或擋在她面前的人,若是看小說會比電影更感到那種愛和維護,Hermione的事情,他每次都比Harry跑得快,從前那種針鋒相對似乎一下消失無蹤,只有相濡以沫。雖然被電影演得似乎Hermione更關心HarryRon一些片段都消失在編導手裡,如果再配上Ron在分靈體影響下誘發心中的陰暗和恐懼,拋下夥伴和情人離開,差點害Ron的好感度得分被觀眾扣光。

 

但魔鬼藏在細節裡,HermioneRon的眼神和動作已經洩漏,他們是彼此的唯一。《死神的聖物上》,Ron Hermione溫馨彈琴,這種「談情」安排甚得我心。電影裡RonHermione吵鬧了六部曲,這樣安安靜靜的坐下來似乎是頭一遭?在那棟荒廢的黑巫師宅院裡,也許門口有食死人不懷好意的窺探,但那架骨董鋼琴邊有他和她,所有的危險都只能暫時閃一邊去,連救世主夥伴都閃一邊去。剛開始Ron荒腔走板的彈著,也許是緊張,也許是心不在焉想著旁邊的人。Hermione看不過去,親自示範一段,沉浸在女神光芒裡的少年哪有空閒看她的手,幾乎敬畏著迷的盯著她側臉,直到人家彈完才如夢初醒。還有那被萬惡剪刀手刪除的「打水漂」和「喝茶」片段,短短數十秒,道盡一切。也許觀眾看不到那些被剪掉的片段,但是旅途上的Harry想必偶爾會感到孤寂,三人組雖然一起行動,但Ron Hermione之間,還是有他無法到達和分享的地域。

 

十九年後,一切安好,三個要角加一反派都還在,學生時代的恩仇盡泯,在同樣的時節回到九又四分之三月台,送他們的孩子上火車,一如二十幾年前的他們。不管新的傳奇會不會展開,我慶幸當年那個紅髮爽朗的男孩和那個聰慧堅毅的女孩雖然吵了六年的架,但是沒有錯過彼此,慶幸電影沒有把十九年後遺忘,沒有搞錯誰是誰的丈夫、誰是誰的妻子。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哈利波特 死神的聖物
    全站熱搜

    胡子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